【概述】平凡的世界观后感高中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平凡的世界》叙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的地方,里面有许多平凡的人,甚至连路都是平凡的黄土疙瘩,但是它却让我沉醉,让我感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想出众,没有人想当农民,没有人愿去挖煤,每个人都厌倦平凡,而我则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收获了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安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观后感,请您阅读。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双水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而二十二岁的孙少平却越来越烦闷不安。包产到户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孩子们都不念书了,村小学也解散了,他也就重新恢复了真正的农民身份。当然,少平并不是简单的“怕苦怕累怕当农民”,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后生,甚至更出色。只是我们的少平到了意识觉醒的年龄,“不幸”的是他比身边的小伙伴们又多读了一些书,但又没有多到足以彻悟的程度。另外,单纯的读书,而缺少社会的历练乃至挫折,我们的少平自然也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觉需要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改变,更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为了权利吗?一家之主自然是父亲与哥哥,事实上哥哥的事业渐有起色也证明了少安更适合做一家之主。
为了金钱吗?在家至少一日三餐不愁,而身无一技之长的少平如果离开家庭,只会更加颠沛流离,况且他的出身与生存环境也让他还无法真正领悟金钱的魅力。
为了爱情吗?红梅、晓霞,甚至玉英,这些在少平的生活中掀起过或深或浅的涟漪的人,都开始依照各自命运的安排,融入了各自的新生活中。时间会冲淡一切,这些人都会忘记了曾经的过往,他孙少平自然也概莫能免。
为了证明自己吗?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与他在书本中读到的那些不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相比,不啻是天地之别,命运注定了这个虽然精神世界还算丰富的农家少年,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是的,少平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朦胧地感觉世界并不是只是自己眼里所见到的那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说到底,这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所有所有的体验都是自己才能感受得到的,而世俗的安排却是一眼望得到终点的:每日劳作、娶妻生子、攒钱箍窑、抚养孩子、循环往复……如此下来,个人的生命注定只是一条性命而已,而非独一无二的生活。
是的,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作为受到老天爷唯一特殊眷顾给了我们思考能力的人类,每个人的生活的宽度却可以有天壤之别。视野、格局、品位,财富、事业、爱情,思考、歌唱、奉献,忠诚、友谊、信念,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各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的方法与路径。从自然法则看,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是否精彩则全靠个人的缘分了。天堂地狱,悉在我心。
我们之所以欣赏少平,并不是简单的佩服他的毅力,更与神马金钱啊权利啊成功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只是被他挣扎着,以求在死水中得以微澜的努力所感动。少平的所思所为,实际上激发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甘与追求。
好吧,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每天高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们,你们真的甘心了吗?你们是在掩饰你们的懒惰与懦弱吗??你们真的活过吗???
真正的活一场吧,无关结局是喜是悲,走过千山万水,你永远是那么美……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2平凡的世界》,十几年前我就在收音机里听过,并在图书馆里借阅过。当我在人民网上看到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遥,想到了他付出极大心血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是我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当孙少平伤愈返回大牙湾煤矿,与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嫂、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时候,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也就接近了尾声。尽管意犹未尽,尽管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还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设想着种种归宿,但小说确实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长长的省落号。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熟悉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及中国农村大地上的那段艰辛而沉重的历史,让我感受了历史发展进程的艰难脚步和那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的艰苦生活,认识了平凡世界中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领略了人世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与丰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说中的一些场景和人物也许并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在很多方面正是自己及吾辈、父辈们的影子。他们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读着这些文字,就好象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与其同悲同乐,共同走过一段段艰辛的'路程!在那艰苦的年代里,创业确实太难了,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安心塌实地读书,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代价!要跨越农村的门槛到城市里来工作和生活,这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有今天这样的形势和政策,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等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坎坷了。当然,倘若如此,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形象也就不会跃然纸上了。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更让我感动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苦难和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在苦难岁月煎熬中父与子、兄弟姐妹间那真挚淳朴的情愫!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他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了苦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生活的向导,是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谁都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哪一个人偏爱苦难。但是,苦难又往往是与幸福相伴而生的。当一个幸福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又往往被一个个苦难的旋涡所淹没;苦难过后,常常又会洒下一片片幸福的阳光!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或物质或精神,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楚、坎坷或挫折,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和不幸。我常想,苦难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剂良药,它让我们的生命增加韧性和力度,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同凡响的音符;我们在幸福中丢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难中找回来,从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当然,含泪播种的未必能够含笑收获。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生活,感谢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对未来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要坚信苦难的日子终有尽头,要像作者说得那样,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下去。
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那段泥泞,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活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正在迈着匆匆的脚步,以不同的角色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在用实实在在的劳动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书写着历史的一页。我,一个普通劳动者,为有幸目睹这个平凡的世界并参与其中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我认为,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及其作者路遥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3人生,就是各种矛盾 ……此处隐藏720个字……或许变轨后的道路上又有别样的意想不到的风景呢!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4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
前些时日,我在同学的推荐下,读了路遥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当我打开第一页,就被它的首句吸引了:“细濛濛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平凡的景色,却给人一种不平凡的感觉。我被这样朴实的文字所吸引,很快读完了这本书。它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的城乡生活。
双水村,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村庄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村落,可它却养育了许多不平凡的人。比如孙少平,他的故事是平凡的,可他在成长中付出的汗水,表现出的品质与思想高度,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显得是那么的不平凡。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着七八十年代一代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憧憬。
在经过与田晓霞等阶层高于他的人的交流后,读了一本又一本的名著后,他的思想与志向已不再局限于双水村这个狭小的角楼,毅然决然地远走他乡,前往城市。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学习的。他认识到了平凡,却不甘于平凡。
而他与晓霞的相遇,也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虽然他们俩最后并没有在一起,可孙少平仍是幸福的。他有追求田晓霞这个高干子弟的勇气,也有去为了填补两人之间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而努力的决心。可以说,晓霞为少平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一段甜蜜的恋爱,还为他塑造了他人格中最重要的精神品质。
这本书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主人公们所展现出的人生态度。少安的形象,在我看来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他拥有极强的责任心,无论是何时。小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想要读书,可命运又是多么的残酷——因为家境贫困,他迫不得已地辍学回家。与润叶的那份情感,在经历了内心的百般纠结之后也至无疾而终。他无奈的选择了他并不爱的贺秀莲,与她组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他不像少平,拥有追求爱情的勇气与决心。尽管书中展现出的少安对润叶的情感,更贴近与兄妹之情,可当他接到润叶的告白信之后的那种欣喜若狂与进退两难,也不会让我们忘怀。在作出选择时,少安将家庭放在第一位。他的责任心是他的最可贵的品质,他们是平凡的人们,可抒写的却是不平凡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都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所处的时代。平凡的命运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平凡,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却都能为自己演绎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就看你怎么做。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5无论性别、种族、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这就是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的体会。当初是我闲暇时打算以此书打消时光的,然而这部书却以非凡的魅力打动了我,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两天内)。唇齿留香,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书中所刻画的年代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一段距离,然而,她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关,意义是那么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那她为何如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字——真实。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我想,没有认认真真体会过劳动的人是读不懂这句话的。什么是劳动?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总觉得这本书是为劳动者而写的,因为没有哪几本书是像这样长篇大论歌颂劳动者的。尤其是对那些底层的劳动者们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一心追寻理想爱情的金波……如果你用心去读了,你会发现,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旁。
路遥把六年的时间用在了这本书上,写了十年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并成功刻画了在此历史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第一条线索是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动荡下,各个时期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描写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变化。狂热,给农村带来了灾难;改革的春风给农村带来了希望。
各个人物都在改革的潮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恶成了善,善变得更善,文中始终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高唱着主旋律。
由于作者的生活体验的时间长与体验的真实,因此人物都是非常有血有肉。其中有几个人物给我影响最深刻,也从心里打动了我。
孙少安是孙玉厚家的长子,虽然是中学毕业,但是家境的贫寒让他过早地踏上了社会,与父亲一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他干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产队长,而且是有名的一队队长。也因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弃了田润叶对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朴实的山西姑娘。
因为穷,许多人看不起他们,但是生活的艰辛使他逐渐成熟起来,也使他不断想方设法地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办起窑厂烧砖,在经历了不少苦难后,他终于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农民,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虽然有他思想的局限性,但是这样的人物无疑是农村改革中的先进代表,是真实的。
他的弟弟孙少平是个有志青年,高中毕业后,也是因为家境的贫寒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踏上了社会。他为人家打短工,由于肯吃苦,差点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他又到城里打工并赢得了同学田晓霞的一段爱情;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当上了工段长,成了模范。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练了他,使他不断成熟起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田晓霞的父亲虽然是省委书记,但田晓霞没有躺在阳光下,而是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一位光荣的记者,并最终在一次抢险中殉职。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对孙少平的爱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虽然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如此巨大。
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同时,活生生的不仅是他们的人,更还有他们的精神: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生活也没有欺骗他们。从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生活的强者,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把这个精神用在我们的工作中,那么何愁事不成?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我们要的不是退缩,而是奋进!人生来不是为被打败而生的。轰轰烈烈的只是少数,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这样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作为我而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我的岗位决定了我不能虚度年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有这个责任指引他们前进,导向他们理想的生活。
国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们,因为社会需要他们来支撑,他们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的人生,这正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