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乡镇统战工作总结

时间:2024-02-17 10:43:05
乡镇统战工作总结[此文共1691字]

乡镇统战工作总结

五年来,xx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和统战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镇实际,聚焦社会治理和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统战工作向基层社会治理延伸,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构建融合共建党建综合体、服务群众治理高效能发展贡献统战力量。

一、找好“基准点”,强化党建引领

xx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推动统战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加强对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把统战工作纳入镇党委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统战工作的开展在组织领导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各社区(村)组织活动场所内成立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室,明确了分管领导、业务专干以及社区统战信息联络员,确保社区统战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事干。二是摸清底册台账。五年来,xx镇对辖区内的统战资源认真开展了调查摸底,主要调查摸清在外创业能人、海外人士、从事佛事宗教活动人员、少数民族家庭的情况,并同步建立辖区内各界代表人士的数据档案和工作台帐,夯实了工作基础,为加强与统战成员的联系和沟通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强化理论学习。镇党委重视统战理论学习,把统战理论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并组织非公制经济代表人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强化全镇党员对统战理论思想的学习。

二、构筑“连接线”,形成多方合力

xx镇以党建引领,着力推动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云霄贡献发展力量。一是推动党内党外携手并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带动作用,携手社区(村)党支部党员以及辖区内统战对象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引导统战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党内外群众踊跃参加抗疫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内党外携手并进拥护党的领导核心。二是挖掘非公组织发展潜力。做好非公经济人士、在外能人等统战人士联系沟通工作,对统战人士采取政治上高看一眼,待遇上厚爱一层,生活上给予关心,个私经济发展上给予政策倾斜等措施,积极对接经济能人,做到经常沟通、时时联系,请他们为家乡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家乡经济发展添砖加瓦,通过联系沟通,激发了广大在外能人回家乡办厂兴业的积极性。今年疫情期间,招引在外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建设,在复学期间,急充充口罩厂免费为贫困高中学校每天每人提供2个口罩,凸显企业担当,彰显统战成效。三是维护宗教场所和谐稳定。贯彻落实省、市、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有关民族宗教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强化有关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了镇、社区(村)民族宗教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成立宗教稳定安全检查小组,不定时对宗教场所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检查违法私建、信访稳定、防火、防盗以及食品安全,确保宗教场所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促进宗教工作民主管理,维护宗教场所合法权益。巩固治理“两乱”成果,做到了无非法活动,无乱建寺观教堂。

三、画好“同心圆”,创新平台载体

xx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平台载体,把协商民主的理念方法融入到统战工作中,推动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调研,民主决策进一步强化。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统战各领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准扶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重点工作,不定时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城市服务、民生改善、教育医疗等居民关注度高的领域进行联合调研,五年来,共开展调研次,促进全镇治理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二是突出特色,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四组四员”社区宗教工作体系,推行盯点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了情况及时汇报反馈、问题及时化解处理,同时把抓党建作为促进社区统战工作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通过发挥宝楼社区禁毒文化公园、城元社区廉政书画展等教育场所作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三是创新方法,统战工作进一步延伸。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双向服务”(社区为统战成员服务,统战成员为社区服务)为抓手,推行基层统战“三进社区”工作法,实现社区统战工作与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融合。

五年来,在xx镇党委的带领下,我镇统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镇将充分发挥统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乡镇统战工作总结[此文共16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振国范文网 www.yzbjiazhe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