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注重全民共同参与,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工作。
一、持续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精神力量,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二) 近年来,本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要有:
1、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
2、开展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优生保健、文明行为规范等教育活动。
3、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做好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的规划,辖区32个村居内主要道路全部进行硬化,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绿化美化;村居内建立文化室,配套文化广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4、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芦洋村渔灯节文化展馆是传统文化和当地产业充分融合的展示,渔灯节、庙会在办事处的支持下逐步建设成为当地文化品牌,满足基础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大力培养乡村基础文艺社团和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不断增强乡村精神文明的生机和活力。
5、提升社区文化品质。通过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书画节、文艺展示等活动,提升小区居民的参与感和文化素养;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的文明行为;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活动室、图书馆等多种文娱活动中心,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娱需要。
6、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办事处牵头组织社区和村居对相关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他们带去最新政策解读和组织关怀。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有待提高
乡村居民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缺少群众参与的文明建设只是一句空谈。当前本街道社会实际情况为青壮年多数在外工作,老年人大多居家照顾晚辈,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社区和村居的文化娱乐设施利用率不高。
(二)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村委和社区管理中心,有组织性的文体活动仍然较少,群众闲暇生活打牌风气盛行,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辖区内公益性公园、景点、文化中心匮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三)不良社会风气妨碍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发展情况,某些村居民风彪悍,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文化宣传工作很难展开,就导致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出现。
三、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坚持教育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实现乡风民风、文化建设、经济水平共同发展,以点带面,营造辖区文明之风。
(二)加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乡村文化
推进文化下乡,大力弘扬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礼文化和村规民约,坚决抵制各种陋习。建设村级图书馆、文化娱乐广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发掘本地优秀渔文化等传统文化,推动优秀文化合理利用和发展。
(三)加强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乡村中老年人是活动的主体,此外还承担照看后辈、教导后辈的责任,他们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子孙的成长。发展老年教育,不仅能够充实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而且对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不只是乡村经济的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辖区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特别针对辖区内工业用地多,周边生态缓冲隔离带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