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教学目标
1、 巩固记叙文六要素,理解文章复述课文。
2、 结合文中语句,学会多角度、正确的评价文中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重点分析脱险过程以及心理变化,深入理解面对困难,采取化整为零、分化大目标为一个个小目标的方法的文章主旨。
二、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学会多角度、正确的评价文中人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结合实际理解成功需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朗读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归纳: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莫顿·亨特。影响了莫顿·亨特一生的小事就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抢答环节)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的时间?(57年前七月的一天)
3、故事发生的原因?(玩腻了,想找些新花样来玩)
4、我在爬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爬到岩石架上,进退两难;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的恐惧、绝望)
5、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生:??浏览中,抢答
在抢答到脱险过程时给课文划分层次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问题,用简短的语言复述小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生:回答
师: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天,我和小伙伴在费城因贪玩去爬悬崖,然后被困悬崖,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成功走下悬崖的故事。
(三)探讨遇险和脱险
师:刚才大家复述故事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的情节,是哪两个?
生:被困悬崖和走下悬崖(即:遇险和脱险)
师:既然大家认为这是两大重要情节,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遇险
大家认为遇险这一部分,我们应重点关注什么内容?
1、生:??心理活动
师:找出表现出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
生:??(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追问:这是通过人物的什么方面来刻画作者心理活动的?)
2、设计台词:作者在啜泣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两句台词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想法。
明确: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又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恐惧感。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
脱险
师:被困悬崖的“我”进退两难,心里极度恐慌,不知所措。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脱离险境的呢?大家先一起把讲述作者脱险过程的段落读一读。边读边找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走下悬崖的具体过程?
生:齐读16——22自然段
1、脱险的过程
找一找:在父亲的指导下,脱险的具体过程?
a、(我小心翼翼的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我又照着做了)
c、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巨大的成就感。) 在梳理作者脱险过程的时候,追问此时的心理感受.。
提示:心理变化历程:毫无信心(启发:在没迈出第一步之前作者的心理感受)——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板书)
(四)主旨理解
从脱险过程领悟到化整为零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一起大声的文章的最后一段,即作者领悟到人生哲理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提示: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双重含义:既指这次走下悬崖的成功是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得来的,更指作者从这次经历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不要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标便能降低目标的难度,树立信心,这便是完成遥远目标的第一步。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成功转化。
说一说,帮一帮(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化整为零”)
学习上,你认为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现在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有没有需要大家帮你想办法解决的困难?
齐读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
结束语: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有遥远的目标,遇到起初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希望那时的你们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目标分解,树立信心,完成艰难的任务。
第二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走一步,在走一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与价值目标:3、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 ……此处隐藏11576个字……、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明确: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4﹚、“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思考:
1、参与这次爬悬崖活动的共有六个孩子(包括“我”在内),为什么文章中只点了两个孩子的名字呢?
这是根据叙事的需要而决定的。内德是提议爬悬崖的孩子;杰利是我要好的朋友,是通知并带领“我”的父亲来救助“我”脱险的人。作为五个孩子的代表就足以了,如果把其他几个孩子都一一写出来就显得啰嗦了。
2、结合这五个孩子的言行,你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
杰利:文章中有三处写到杰利。当“我”对爬悬崖一时拿不定主意时,关照并激励“我”别做胆小鬼;当“我”处在狭小岩石架上,上不去,也下不来时,对“我”不放心;通知并带领“我”的父亲来救助“我”脱险等,说明杰利讲友情、具有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这里写道“杰利看来有点不放心”,但为什么杰利“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杰利当时也不过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如何救助“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去通知“我”的父亲来救助了。
其他四个孩子:当“我”处在狭小岩石架上,上不去,也下不来时,其中一个孩子对“我”说道:“再见!”,其他孩子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个孩子对“我”嘲笑道:“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气。”这种见别人有难,不但不救助人家,反而,拿人家开心,取乐,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假如,你处在危难时,别人这样对待你,你的感触如何呢?
3、这个故事中谁是主人公呢?是“我”、“我”的父亲、“我”和“我”的父亲呢?
从不同的角度看,本文的主人公都应该是“我”和“我”的父亲。他们都是本文着重要表现的人物。
(16)—(22)段,是写脱险的经过。文中第(16)段“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呢?
它表明“我”遇险的时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暗示“我”对自己的遇险而感到恐惧和疲乏难以忍受,万分焦急,盼望家里人快来救助自己的迫切心情。
(5)、主旨探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联系结尾的议论语言,题目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我”要啜泣呢?这里为什么不先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再写“我啜泣”呢?
啜泣是因为“我”终于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此时“我 ”既有惭愧、后悔和 自责,又有脱险后的激动、兴奋和自豪,同时又注入了对父亲的感激。所以这里的“啜泣”滴下 的是 胜利者的喜泪,发出的 是成功者的心声。这一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表露,是恐惧感的继续,又是成就感的前承,符合特定的情境和儿童的 心里,真切自然,令人信服。 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第一次是( 恐惧、伤心),第二次是(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 )。
4、父亲为什么不让“我”就在黑暗中自己爬下来?他既然来了又为什么不爬上去把我扶下来?
“我” 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他爱自己的孩子,知道这个 时候是孩子正需要帮助的 时候,所以他来 了。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不合适的扶是害而不是爱,孩子总是在 一次次历练中锻炼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所以他教孩子一步一步怎么去做,而不是直接去把孩子扶下来。
5、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6、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6)、拓展延伸
读完此文,你一定有好多话要说,请你以“xx,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我”、父亲、小伙伴以及其他的读者说几句话,来表达你读完此文的感悟。
⑴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困难再大也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再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就能打败它。
⑵文中的“爸爸”,我想对你说,你真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不呵责,不溺爱,不包办,却教给了我战胜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⑶文中的“小伙伴们”,我想对你们说,不要嘲笑那些比你们弱小的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困为你们也会有遭遇困境的时候。
⑷读者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把你的这种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受困难的人们!
三、作业
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叙写一下自己的一次“冒险”经历。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拓展与延伸:
张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成为医学博士,作家,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楷模,以此谈谈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这一题是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